在大多数家长的认知之中,有一条真理,那就是高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高考能够让人实现阶层的跨越,是一项一本万利的投资选择。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考报考信息变得更加透明,考生选择专业时也更加理性。然而,部分热门专业的录取存在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最近,一位女生分享了自己的求职面试经历,真的是戳中了无数寒门子弟就业时的辛酸经历。

她在视频中谈到最近她去参加了一场金融大公司的面试,在仅仅15分钟的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竟花了将近10分钟询问她的家庭背景,让她感到莫名其妙。
她说自己在学校中一直是专业前几,论专业能力她自信不输于其他同学。可就是这样,他最终还是被公司给淘汰了,仅仅是因为家境不如其他同学好。

难道家境不好就不能从事金融行业了吗?
这名女生的遭遇似乎证实了教育界知名人士张雪峰的某些观点。
01
上个世纪我国长期处于人才缺乏的状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都实行大学生工作分配制度。能够考入大学相当于基本上就获得了稳定的工作,解决下半辈子的幸福生活。出于现实角度考虑,大学这块招牌也就此镶上了金边。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的一个事实就是,时代已经发生改变了。如今的公司招聘再也不是单纯的凭学历论,而大学毕业生也失去了天然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挑选热门专业就读,最终只会害了学生。
张雪峰之前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要去选太热门的专业,要去选冷门的专业。”这一说法引发了许多中产阶级家庭的不满,但是一位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之后,部分人的看法改变了。

这位女生在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对金融专业充满了无限憧憬。她想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光鲜亮丽的白领,在金融大楼里忙忙碌碌。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纵使她对于面试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预想过面试官将会提问的一些问题,可这些准备当面试官问出第一句话时全都岿然崩塌了。
“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当她说出父母只是普通的国企工人之后,面试官把第二句“年收入多少”默默地吞回了肚子里。紧接着开始打探,她的亲戚中有没有身家过千万的富豪。
结果当然是没有的。最终面试官也只是拿着她的简历,客套地表示了对于她专业水平的遗憾,然后拒绝了她的应聘申请。

无奈吗?当然是万分无奈的,她回想起自己10余年的寒窗苦读,回想起高考那年填报志愿时,她和父母拿着录取通知书是怎样的踌躇满志,对于未来又有怎样美好的幻想,可如今在现实面前,这一切都被打破了。
女生把自己的这次面试经历发到了网上,立马引起了全网热议,最后,她只能说:“很后悔当年没有听张雪峰老师的建议。”
02
对于大部分中国的孩子来说,高考的志愿填报是足以决定一生的重要选择,因为这个专业基本上就决定了他未来一生将要从事的方向。
那为什么很多人在上了大学,以及面临就业时都会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呢?
那就是因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
出生于普通家庭,意味着你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存在一个致命的信息差。或许家庭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学生,或许自己接触的关系网络里没有大学生,无论怎样都意味着一个结果:普通家庭的孩子无法获得全面的大学专业评价信息。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这些专业又分别对他们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作用。最终,他们或许凭藉着长辈多年来的一种刻板印象选择了一个传统专业,或者根据老师的建议,选择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专业。
直到面临就业的时候,他们才由自己来承担这种选择的结果,而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脱离困境了。
张雪峰的出现,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信息差的空缺。他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指明了一些专业意味着什么。有了他的解说,一部分学生们有了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能够在选择专业时做出自己正确的尝试。
人们常说要尊重个人选择,但如果没有全面地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样做出来的选择还能叫个人选择吗?
不过是社会筛选出的道路罢了。
03
某些行业的面试官热衷于探问应聘者的家庭背景,这已成为行业的一个隐蔽规则。这不仅浪费了应聘者的时间,也让那些专业知识过硬、能力出众却家世普通的求职者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表面光鲜的金融圈让许多普通大学生对其趋之若鹜,但那只是表象。在这一行业立足并不容易。我们应该明白,选择专业时切忌盲从和急功近利。金融专业或许热门,但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让你在以后的工作中如鱼得水。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专业,比盲目追逐所谓的“金领”职业更为可贵。因为那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年轻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更不要被他人的选择所左右。听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扬长避短,这才是聪明的选择。

与其抱怨家境不如人,不如做好自己。像那位在网上分享面试经历的女生,虽然她的家境不如其他同学们那么优渥,会让她失去进入金融大公司工作的机会。可她的专业水平足够优秀,只要继续坚持下去,一定能够遇见她的伯乐。
行业若想健康发展,就不能将资历家世凌驇于专业素质之上。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才应该是企业选拔人才的正道。否则,不仅会损害求职者的热情,也会阻碍企业发展壮大。
比起大多数人只看重眼前利益,也有一些理想主义者选择追随内心不要被物质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的满足感。

声明: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