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新增专业21个,分别是:

那么这些首招的新增专业到底是机遇还是大坑?
到底能不能报?捡到的漏到底是不是宝?
还是需要多维度考虑的。给大家几个分析思路:

第一、该校的新增专业是否建立在该校的优势之上。
如果是,则值得一报,反之就需要谨慎考虑了。
比如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审计这个专业,南京审计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审计学是B,经济学是C,而且审计学是南京审计大学的王牌专业,那么审计与金融结合,实力不会差。

第二、很多新增专业是原有专业的细分
比如统计学类新增生物统计学,法学类新增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可以说本科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学科,都是皮毛,想从事对口专业本科就业通常是不太容易的。另外呢因为专业太新,很多用人单位并不了解这些专业,设置对口的岗位可能会少一些;
第三,新增专业开设的学校少
一般只有一所或几所学校才开,至于这个专业未来能不能成为热门,有待时间验证。所以第一批学生更像小白鼠,就业风险高。而且是高校首次培养,培养方案还在验证中,所以教学质量就待定了;像“第一年毕业,就业没有人跟你竞争”这种话根本就是幻想。
第四、硕士阶段是否有该专业的研究方向
目前就业市场这么卷,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提升学历来提高竞争力,如果硕士期间没有设置该专业的研究方向,那么就需要跨专业考研,跟同专业考研的学生相比,专业课科目的考试明显不占优势。综上,新增专业到底能不能报,一定要详细了解清楚。
第五、新增专业首年招生的时候,录取分会不会低?
我们就用数据验证一下。从录取数据可以看出,有前景的新增专业录取分数并不低,因为关注的人也多。


综上所述,新增专业到底是不是宝,还需要多维度的评估。以上五个维度需要在报考中重点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