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志愿填报是一门学问:
填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
不同志愿模式有哪些特点?
高考志愿填报误区有哪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院校专业组
- 模式特点:
是部分高考改革省份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高校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
- 填报技巧:
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二、专业(类)+院校
- 模式特点:
专业(专业类)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批次中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进行投档。
- 填报技巧:
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利用好各高校的专业投档线。
三、平行志愿
- 模式特点:
指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 填报技巧:
虽然是平行志愿,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也有逻辑顺序。当考生总分符合首先被检索到的A院校投档条件时,且A校有计划余额,该生即被投到A院校。考生可以采取“冲稳保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之间拉开适当梯度。

四、顺序志愿
- 模式特点:
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
- 填报技巧:
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目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
9大填报误区
- 【误区一:
选择专业不考虑孩子兴趣和性格】
如果父母违背考生的个人兴趣,让孩子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 误区二:
家长负责填志愿,孩子负责学习
考入什么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填志愿的过程中,父母是参谋,应该把决定权还给核子。

- 误区三:
只看重点大学
这种填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重点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 误区四:
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 误区五:
全部填热门专业
盲目挤热门专业对长远发展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容易落榜;其次,热门专业人才济济,考生在以后的就业选择中较难占得优势。
- 误区六:
只凭学校、专业名称来选择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看专业时一定要了解其内涵,如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有无硕士、博士点,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居于什么位置,就业前景如何等。
- 误区七:
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失去进入该学校的机会。

- 误区八:
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投档后又被退档”是很大的风险。被退档的理由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到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 误区九:
照搬往年录取分数来报志愿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也可能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备注:该文章属用户投稿。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国家教育部、各省市考试院、全国大专院校等公开信息。如存在错误,欢迎指正,我们会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尽快修复错误,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