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应如何转换心态?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应如何转换心态?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的教育焦虑发生了一些转移,以前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疯狂报班。现在“双减” 来了,“不考试/不公布成绩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孩子休闲时间增多会不会沉迷于不良嗜好”成为家长新的焦虑点。

那如何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以下方面给予建议:

(一)家长需调整自己的观念,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

1.学生的学习是全科类,而非学科类。 以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唯分数论,注重的是学科类学习。学校为培养优质生源,会压缩体育、音乐、美术等 科目的课时,投入到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中。而家长也陷入报班补课的焦虑情绪,让学生平时在学校上课学习,晚上 或周末在培训班学习,这种学科类学习严重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学习都非常重要。生活中会看到一些学习成绩好考入名牌大学但生活 不能自理导致退学的新闻,这就是太关注学科学习而忽略了生活能力学习的结果,反观很多高考状元不仅在学科学习上优秀,在其他非学科上也很优秀,所以孩子应该全面发展。

(二)家长需主动学习家校共育的科学方法。

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在环境创设、在孩子的习惯养成、知识获取、品德培养、性格发展、能力培 养等方面,通过沟通交流、活动开展、问题探讨等方式密切合作,力求步调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培 育方式。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家校共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形式单一效果不好,目前家校合作 主要以家访、座谈会、QQ群、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家校沟通,且大多是学校推动,家长被动接受。家长的家校共育意识不到位、缺乏科学的方法。

(三)家长需重点培养孩子内在学习动力。

“双减”之后,孩子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有些孩子保持每天预习复习的良 好习惯。当没有课外辅导后,拼的就是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学习动力需要家长重点关注。

挖掘学科知识的价值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主要是缺乏学习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是一件相当枯燥的事情。孩子没有学习兴趣主要是没有领悟到学习知识的内在价值,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语文,不知道为什么要背诵古诗。

因此,家长应该告知孩子学习不同科目、不同内容的意义是什么。以古诗为例,背诵古诗能够让我们欣赏到文字背后的 美感,且古人用语非常简洁,一个字背后能够有更多的深意,让我们去遐想。

2023年高考志愿规划师课程培训咨询,联系18698665314(微信同号)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热点话题

教培机构转型时该如何拓展素质教育新市场?

2021-12-6 14:37:42

热点话题

教育部将在未来五年,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

2021-12-8 10:45:2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